<
    此次北伐兵分两路,有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领兵。】

    晋王朱棡没想到神迹会提到自己,还是自己当年事,脸色瞬间不好看,那次北伐是他最不想提起的。

    【出征前,明太祖对晋王更赋予众望,为了给晋王鼓舞士气,朱元璋让给提前给了朱棡一百万的锭宝钞。

    但是朱棣却没有,由此可见,其实朱棣并不是那么受待见。】

    “这点不如吾,吾对吾儿可大方的很。”李渊又觉的自己比朱元璋好,哪能又让马儿跑有又不给马儿吃草。

    【可是晋王却让朱元璋失望了,他去了草原,可根本找不到敌人,于是打了个酱油,晋王无功而返。

    而燕王朱棣也面临同样的处境,但他没有放弃,他派人先寻找敌人的踪迹,没有贸然出兵。

    皇天不负有人心,终于让朱棣找到了敌人乃儿不花驻扎的大营。

    在朱棣要进军之际,却天降大雪,草原的大雪可不是咱们这雪,遇到这种恶劣天气,众将建议等雪停后再行军。

    但朱棣却不同意,越是下雪越要进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从这咱们就能看出燕王朱棣是懂心里战术的。】

    李世民不住点头,若换做他,亦然会如此。

    对于后朝这个藩王,李世民又生出英雄惜英雄之感。

    【乃儿不花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人冒着大雪突击,等着他意识到后,已经被朱棣的大军包围。

    不过朱棣并没有出击,而是找乃儿不花谈判,招降。

    对于朱棣来说,全歼敌人并不是难事,但兵不血刃让敌人招降却是难上加难,这就如同当年李世民对待长安舞王一般。

    对于来投降的乃儿不花,朱棣以礼相待,最终收买人心,乃儿不花率全部落投降,这场胜利,兵不血刃。】

    “不明白,如此优秀的儿子,明朝皇帝为何不选他当新皇。”赵匡美吐槽,“难道当太宗的就非得造反?”

    【这便是为何朱允炆会如此忌惮他四叔朱棣的原因,要功绩有功绩,要仁义有仁义,要身份有身份呢。

    怎么看都比自己适合当皇帝。

    也不知道朱元璋为何如此执着,非要他的好大孙当新帝。】

    朱元璋再次被扎心,让神迹如此质问,一瞬间他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何如此执着。

    【朱棣的演技本来是完美无瑕的,但总没有不透风的墙,朱允炆抓住了朱棣身边亲信邓庸,对他严刑拷打,最终得知朱棣是装疯。

    朱允炆又气又担心,差一点就被骗了。

    于是朱允炆一道秘旨让之前派到北平的谢贵、张信三人把朱棣抓起来。

    此时的燕王府已经被架空,于朱允炆来说,此时的燕王朱棣已是插翅难逃。】

    【此时的朱允炆担心的不是会抓不到朱棣,他更担心朱棣会自焚。

    如此他的杀叔的名分就做实了,不怪朱允炆如此自信,他之前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燕王府最多不过几百亲信。

    北平都是朝堂的人,优势完全在他。】

    优势在我!

    几个大字从天幕上飘过。

    【但让朱允炆万万没想到,中间又出了变数,他派出的大将张信,叛变了。】

    第116章

    【张信的父亲张兴原本是燕王朱棣的手下, 有种说法是张信之父说朱棣有帝王之气,张信迷信不想逆天命,所以投奔朱棣。

    总之,朱棣信了张信之言, 于是决定起兵造反, 确切的说不得不反。

    朱棣假装投降, 张昺、谢贵大喜, 没想到朱棣是诈降,成了第一波送人头的。

    而张昺、谢贵带来的人马也大多数投靠了朱棣。】

    人马+3000

    乐瑶做了个实力对比表, 朱允炆那边的血条高高的,而朱棣这边基本都看不见血条。

    【之前咱们说过,朱棣爱民如子,得民心者得天下,朱棣迅速拿下来被朝堂控制的北平九门。

    之前被调离北平的朱棣部下, 听闻燕王朱棣造反, 义无反顾的回来投奔朱棣。

    明明知道如今的朱棣是死局, 但他们还愿意跟随朱棣, 可见朱棣在军中的威望。】

    人马+5万

    朱棣那边的血条高了一点点。

    【朱允炆没想到他的四叔真的敢造反,朱棣也想不通为何朱允炆要逼他造反。

    于是朱允炆这边直接下令, 把燕王朱棣贬为庶人。

    并且派兵开始讨伐朱棣大军。

    现在网上有这么一种说法, 也是朱允炆的神操作这一, 他说任何人不能伤害朕的叔叔, 所以朱棣在战场上怎么冲, 都没有敢杀他。】

    朱樉???

    朱桂???

    众藩王都理解不了朱允炆这操作了,忽然又变仁厚之君了?

    怎么之前削藩的时候没见他如此心慈手软。

    【但是主播觉的这种说法有点…要是朱允炆真那么仁善, 之前就不会那么狠厉的削藩,把他的叔叔们都逼上绝路。

    明明有汉朝的削藩先例在前, 也不知他为何不用,估计是对自己实力的绝对自信。

    朱允炆的原话是不能燕王朱棣死在他手,但朱允炆可没说不能死在别人手上,比如让朱棣死在战场上。】

    【汉景帝刘启】:都逼死一个了,有何可装的。

    汉景帝刘启无情吐槽,他最瞧不起装仁义之君的帝王,讲真,能坐上皇位的君王有几个善良的。

    君王善良,百姓遭殃。

    朱允炆听神迹如此说自己,嘴唇颤抖,神迹怎会误会他到如此地步。

    他怎么会忍心杀自己的叔叔。

    “允炆绝不会杀自家人。”朱允炆忍不住开口替自己辩解,他自小读圣贤书长大,仁字已经刻在他心头。

    听到朱允炆的辩解,湘王朱柏冷哼一声,“你若真仁慈,我何必自焚。”

    “叔叔,你为何误会我如此。”朱允炆痛心疾首。

    朱柏冷漠的别过头去,不想听朱允炆辩解,假仁慈的人最恶心。

    【对待朱棣的造反,朱允炆相当的重视,他派出了老将耿炳文。】

    听到朱允炆派耿炳文,朱元璋楞了,朱棣也楞了。

    耿炳文虽战功累累,但是他是守城的大将,并不善于进攻。

    不过朱元璋一想,派耿炳文也不是不可,四子朱棣不过五万人马,除去留守北平的,机动人马也就三万。

    只要耿炳文死守住,就是耗也能把四子朱棣给耗死。

    【众所周知,耿炳文是守城大将,朱允炆为何要派他呢?

    现在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朱元璋末年为了让自家皇长孙稳坐帝王之位,屠杀了大量武将,其中以蓝玉一派为代表。

    蓝玉本是朱元璋给太子朱标留下的班底,但是朱标一走,朱元璋怕朱允炆压不住蓝玉他们,遂杀之。】

    殿内鸦雀无声,安静的呼吸声都听的一清二楚。

    【路人甲】:真是想不明白,从朱元璋杀功臣这就能看出来他知道朱允炆不行。

    【路人甲】:明知道不行还让他登基,朱元璋是到底怎么想的?血统第一??

    【路人甲】:还是帝王老了都会糊涂。

    粉丝路人甲忍不住吐槽,他不否认朱元璋是明君,重振了华夏,但后期的操作真…

    就好似知道自己继承人不行,但宁愿把公司的骨干给开除,也得让无能的继承人上。

    若朱元璋当初直接把皇位传给朱棣,说不定明朝会是第二个大唐。

    *

    宋。

    “这老皇帝是疯了吧,还不如皇兄的杯酒释兵权呢,直接杀呀,那将领们该多心寒。”赵匡美震惊了。

    “哥,他比你狠。”赵匡美再看赵匡胤,怎么看他哥怎么和善。

    赵匡胤嘴角抽了抽,这样的夸奖不要也罢。

    听神迹说自己会诛杀大将蓝玉,朱元璋心里咯噔一声,自己最终还是走了这一步棋。

    朱元璋叹气,他看朱允炆,为了自己这个孙子,自己真是操碎了心,可当真值得?

    【虽然朱元璋为了朱允炆的帝王之位杀了蓝玉,但明朝并不是没大将可用。

    朱元璋不至于糊涂如此,把大将都杀了,只给朱允炆留下兵。

    武定侯郭英,洪武开国大将之一,曾经搭档蓝玉,是捕鱼儿海战发的副统帅,平定云南。

    镇远侯顾城,洪武年的大将,其武力值绝对不在蓝玉和郭英之下。

    辽东总兵梁文、大将徐凯等人,这都是可用大将。

    这么看朱元璋只是杀了他认为朱允炆控制不住的将领。】

    优势在我!

    几个明晃晃的大字再次出现在神迹上,每出现一次,朱允炆都觉的是神迹在骂他。

    但事实是,的确优势在朱允炆。

    【咱就说,朱允炆这边可谓是布下天罗地网,他让大将耿炳文带领了号称三十万大军,虽然三十万有些夸大,但十六万绝对是有了。

    除了耿炳文带领的大军,大将徐凯在河间作为先锋,而辽东大将杨文也派人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