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9n3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第25章
    双方就此僵持下来。不久之后,李文中发现粮食不够了,便如同游行一般,大摇大摆的把部队撤走,元军看他如此嚣张,认定必有伏兵,不敢追击,李文忠就此班师而还。

    徐达和李文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打击元军的目的,但至多只能算是个平手,并不能算胜仗。

    而事先最不为人看好的西路军,却创造了奇迹,这一奇迹的缔造者,正是傅友德。

    [88]

    西路军前进的方向是兰州,到达兰州以后,冯胜作出了一个决定,分兵!

    由于此次他的任务只是疑兵,没有什么作战任务,五万人在自己手下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让他们去干点事。但冯胜毕竟是一流的军事将领,深知大漠之中,分散兵力是大忌,所以他只给了傅友德五千人而已。更出奇的是,他也没有交给傅友德明确的战略任务,这也不能怪冯胜,因为他自己也没有具体的战略任务。

    在我看来,冯胜似乎是看着手下的五万人无事可干,让他们出去逛逛的。

    五千人确实不多,但要看在谁的手里,这些兵到了傅友德的手中,就逛出名堂了。

    神奇的傅友德

    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兵力少就龟缩不前,在判断当前局势后,他亲自率五千骑兵攻打西凉(今甘肃武威),击败元将失刺罕。一胜。

    取胜之后,傅友德马不停蹄,进攻永昌(今属甘肃),击败元太尉朵儿只巴,杀敌数千。二胜。

    此时的冯胜终于看清了傅友德的实力,他放心大胆的将主力交给了傅友德,对于傅友德来说,这无异于是如虎添翼。他亲自带兵再次攻打元军于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活捉元朝平章,并杀死元军五百余人,三胜。

    此时甘肃的元军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他们从各处听说有个叫傅友德的疯子看到元军就打,而且战无不胜,非常害怕。唯有求天保佑,这个疯子不要来找自己的麻烦。

    然而傅友德就像上了发条的闹钟,根本停不下来,六月三日,他继续进攻,这次倒霉的是元将上都驴,他不巧遇到了傅友德,结果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投降。四胜。

    六月十一日,傅友德大军攻打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元军守将伯颜帖木儿听到傅友德前来,连抵抗的勇气也没有了,当即开城投降。五胜。

    傅友德大军继续前进,在别笃山口遇到了元岐王朵儿只班带领的元军主力,傅友德二话不说,碰到就打,击溃元军上万人,抓获文武官员二十余人。元岐王朵儿孤身一人逃走。六胜。

    之后,他又率兵追至瓜州(今甘肃安西),击败当地元军,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七胜。

    一直打到十月份,由于缴获的战利品实在太多,已经严重影响了军队行进速度,而元军已经被打怕了,见到西路军就逃,也无仗可打了,二十四日,明军班师回朝。

    从五月到十月的这五个月里,元军痛苦不堪,傅友德带领数万大军从甘肃打到蒙古,所向披靡,来回折腾元军,元军又怕又恨,打又打不赢,躲也躲不了,整日在恐惧中生活。

    傅友德以几万军队在北元境内如入无人之境,纵横南北,竟无人可挡!实在令后人叹服,他七战七胜的不朽传奇也就此记入史册。

    [89]

    十一月,中路军徐达、右路军李文忠由于战况不利,也先后班师。在这次北伐中,朱元璋并没有达到他肃清北元的目的,而北元也认识到了明的强大,双方就此进入僵持状态,明朝的第一代名将们也结束了他们的传奇,即将面对未来的命运。

    这一僵局在十余年后才被打破,打破它的人正是在这次北伐中成长起来的蓝玉。

    建国

    暂时结束北元战争,让我们看看朱元璋是怎样着手建立他的国家的。

    朱元璋建立了国家后,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它取一个名字,这可是极其重要的,就如同今天的人们要给孩子们取名字一样,这个名字要叫几百年,马虎不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文化修养有限,但他们建立的朝代取名为元,可是大有来历,这个元字是取自于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也代表了其对中华文化的景仰。

    而朱元璋将自己的朝代取名为明,就有很多争议了,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朱元璋出身于明教,所以才有此名,而另一些人认为,元是北方政权,按照风水来说,是水,属阴,而朱元璋定都南方,要用南方之火明来镇住北方之水阴。

    当然了,情况到底是怎样,只能去问朱元璋了

    在给自己的国家取好了名字后,他也考虑着给自己找个光荣的祖先,虽然他经常自称“淮右布衣”,摆出一幅英雄不怕出身低的势头,但大臣们都知道,这些称号只有他自己能说,谁要敢当着他的面说出这些话,就等着掉脑袋吧。他原先考虑要认宋朝的大圣人朱熹为祖先,但有一个客观原因使得他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

    因为朱熹生活的年代离他太近了,不太好混水摸鱼,朱百六等人还在那里摆着呢,别说骗人,自己都骗不过去。于是就此作罢了

    经过二十余年的混战,中国大地上饿殍遍野,田地荒芜,开国皇帝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恢复生产,朱元璋在这一点上做的就相当好,他十分关注三农问题,把所有的热情都放在了农民兄弟的身上。洪武三年(1370),他规定凡是开垦荒地的,就免除三年租税,而且为了鼓舞开荒,他制定法令,只要你开了荒地,这块地就是你的,就算原先的主人找来,你也不用怕,我朱元璋给你撑腰。这就大大的促进了开荒的进行。

    为了鼓舞种田,他还发布命令,犯罪之人,只要不是杀头的罪,统统发配去种地,也算是干了件好事。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所谓的犯罪之人以官员居多,当时仅凤阳一地,就有一万多官员在田里插秧,具体原因我们后面再说。同时,他还大大削减各地的租税,除了一个地方外。

    这个地方就是张士诚占据过的江浙地区,由于当地的人民支持张士诚,他对此十分不满,规定江浙地区赋税高于其他地方数倍。这一规定直到后期才废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个有仇必报的人,请大家记住他这个性格特点,对我们分析他后面的行为大有益处。

    [90]

    相对的,他十分痛恨从商的人,这极有可能与他在小时候被屯米的奸商害过有关,当时的著名富商沈万三就成为了他重农抑商政策的牺牲品。这位沈万三十分有钱,据说家里有个聚宝盆,所以钱财源源不断,这位同志也想学习吕不韦,想搞一把政治投机,他主动投靠朱元璋,并出钱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这些城墙十分坚固,都用上好的花岗石修建,并用糯米为浆,外面还涂有石灰,堪称铁壁。

    沈万三花了大价钱,希望朱元璋给他点好处,可他从来就不明白朱元璋是个怎样的人,朱元璋听说此事后,不动声色,等城墙修好,就准备杀了他。沈万三实在太蠢,像朱元璋这样的人怎么会容忍一个商人去修建首都的城墙!还是马皇后反复劝说,朱元璋才没有动手,但他还是没收了沈万三的财产,把他发配到云南。

    沈万三平生第一次作了亏本生意,但他并不是唯一的不幸者,几乎所有的商人都受到了歧视,朱元璋限制商人的行为看似平常,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宋朝以商为主的发展方向,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将在后面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在政治制度上,他几乎照搬了元朝的各项机构,中央设中书省,左右相,主管国家大事,下设六部,当时的很多人认为,朱元璋的明朝政府将继续按照元朝的官制走下去,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是他们意想不到的。这也留待后面再说。

    明朝的制度还有很多,我们之所以介绍上面这些,是为了下面发生的故事作一个铺垫。

    读书人的最高荣誉

    在此,我们还要介绍一下明朝的科举制度,这是明朝的一个特色。

    科举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说来真是有趣,唐宋时虽有科举,但录取名额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几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开科举,实行扩招,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挤破了头。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就是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

    当时的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你可不要以为都是小孩来考,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你可别以为秀才好考,考试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个考试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

    现在你已经当上了秀才,从此就摆脱了平民的身份,大小也是个知识分子了,你有某些特权,比如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见到县长大人可以不下跪。但你并不是官,还差得远呢

    要当秀才已经如此之难,可是为了当官,同志们还要继续奋斗!

    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你可千万别误会,这个所谓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统考。请注意,乡试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这个举人可不得了,是有资格做官的。之所以说是有资格,是因为这个级别是不能包你一定当官的,也就类似今天的大学毕业不包分配

    那举人怎么才能当官呢,很简单,当官的人死了,你就有机会了。